母语译成外语的技能训练原则
据
上海法语翻译所知,就目前而言,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翻译训练一般都包括母语译成外语和外语译成母语两种训练。在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实施的各层次翻译教学中,两种训练虽然都有,但侧重点不一样。而勒菲阿尔提出原则上不应提倡母语译成外语的训练,理由有三:
首先,对于绝大多数的双语者.母语译成外语的思维过程缺乏必要的活跃性,一来因为外语水平不如母语水平;二来就算两种语言的水平相近,语感相去还是甚远,再则外语水平好,外语语言外的知识也未必够,所以外语不宜作译入语使用。
其次,母语译作外语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会破坏学生在外语译入母语的训练中获得的成果。母语在人的意识中太顽固,太具侵扰性,极其容易代替外语的思维和表达,导致学生用语言译码代替翻译,因此,让学生做这类练习,有可能重新滋长他们在学习外语译入母语时竭力改正、抑制的旧习惯。
再次,母语译成外语是违反常规的做法,因为它无法达到翻译的基本要求:原文与译文的写作风格一致,写作质量对等。
然而,世界上众多的小语种国家不得不面对母语必须译成外语的现实,为解决这个困难,勒菲阿尔建议采用小组活动,亦即通过合作翻译的方式,以取得较佳的翻译效果。小组活动的训练方式是根据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具体情况设计的。这所学校的学生中相当部分是外国人,其中不少学生的母语为汉语、泰语、阿拉伯语、阿尔巴尼亚语、朝鲜语等,学生的共同语必须是法语和英语。虽然这种情况与我国绝大部分外语院校的情况不同。但勒菲阿尔提出的小组训练方式的几个重要原则,恐怕值得我们借鉴。他明确提出,小组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遵循一定的条件和模式,运用有效的合作方式,以取得上乘的翻译质量。为此,小组训练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小组训练安排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外语译入母语的翻译技能后,亦即培训的最后阶段。
二是译者应当挑选一名语言水平、技能水平及知识水平与自己相当的合作者,除此之外,合作者的母语必须是译入语,他必须熟悉翻译文章的主题,能用专门术语表达主题知识,并具有合作的热情。
三是充当译者的学生应负责组织整个小组的活动,从开始选择合作者到最后译文定稿,他都必须对小组活动的各步骤、组织安排、工作方式等作出决策。活动中,译者除按翻译技能训练的要求准备译文初稿外,在初稿修改阶段,必须向合作者提供有关原文的详细资料。如原文文体、原作者、原文风格、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原文读者等背景资料。当翻译中碰到因为文化差异导致译者误解或不完全理解原文意思,或因为译入语表达不当,使译文产生歧义等困难时,译者提供的以上补充资料可以帮助合作者通过母语的语感及丰富的本族语文化知识,最终揭示原文暗含的意思,或找到洽当的译语表达方式。译稿修正后,译者还要检查译文与原文是否含有等值的内容,对应的风格。起到相同的效果等。总之,译者必须极尽所能,与合作者通力配合,努力重构一篇既清晰易懂、又完全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译文。小组活动中,组员之间的积极讨论是保证译文质量及其忠实性的最好办法。
四是合作者不能阅读原文,译稿修改时,他只能把学生的译文和后者提供的有关原文的补充资料作为参考资料。
五是科技文章的翻译应尽可能请有关专业的专家修改译文。
关于母语译成外语的训练,勒菲阿尔的看法总的来说是符合实际的,他所提出的有关原则从理论上讲也是可行的,对我们的翻译教学无疑具有启迪意义。但另一方面,上海法语翻译认为我们也应该看到,基于我国目前的情况,有的学校施行起来会有较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