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宇译翻译有限公司_专业上海宇译翻译有限公司_上海宇译翻译公司[4008882116]官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直译和意译二者兼用的可能性
直译和意译二者兼用的可能性
//www.MasterFy.com 2013-12-17 09:48 上海上海宇译翻译有限公司
     直译和意译这两种方法,虽然是在翻译活动中必须要采用的,但这两种方法并不容易掌握。人们认为直译是比较容易采用的方法,这是对直译的误解。其实,无论是意译还是直译,都要求译者在通晓两种语言的特点方面和运用译文语言方面有深厚的功力。在这里上海日语翻译就谈一谈直译和意译二者兼用的可能性问题。
    兼用问题的实质就是,译者是否能够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在传译不同文体的原作时使译文既能忠实或比较忠实地传译原作的内容和风格,又能合乎译文语言的全民规范。对这个问题,许多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学者发表了很多很有价值的见解。在翻译理论的探讨中,这个问题是大家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我们知道直译和意译都是翻译活动中的表达问题。这个表达问题既不同于创作也不同于改写时的表达问题。翻译中的表达要求译者严格遵循原作,要能完整和确切地传译出原作的思想,再现原作的风格,与此同时,还要求译者不得违反译文语言的全民规范。由于语言的差异,有时候原作的形和义,特别是形和神是不能同时保留的,必要时必须舍原作形貌而力求保存原作的义和神。这一点怎样来理解呢?有人主张“求同存异”,不能“入乡随俗”,语言的“归化”有导至作品“归化”的危险。这些意见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神既附于形,形不全相似,神就难以完全相同。但由于语言不同,“存异”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就无法使读者理解原作的义和神。完全脱离形来保留原作的义和神有其不合理性,既舍就会有所失,这是翻译活动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可见舍形保义和舍形保神的“保”字只能说是相对的。但是“保”也是积极的,只有积极的“保”才能达到与原作的义和神更近似或更相适应。所以意译不单纯是顺译,也是力求舍形而保义和尽量保形的翻译。能不能做到后面这一点呢?长期的翻译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通过意译大致上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意译不同于改写之处,就在于改写只是或多或少地转述原作的内容。最好的改写也只不过是能表现出改写者本人的写作风格,很难转达出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因为改写是借他人的意思写文章,共鸣可能是有的,但不会超出改写者本人的领悟。意译则是严格遵循原作的表现方式,从译文语言中寻找功能与之相当的表达手段,从而再现原作的内容和风格。译者应当把原作看成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来体会原作的含义和风格。具体做法就是从上下文、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来掌握原作的内容和风格。在违译时,不是脱离原文,刻意求雅,而是以原作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为依据,不是呆板地求适应,而是灵活运用各种传意的表现方法来尽量保存原作的内容和风格,不是只追求局部的相等,而是求不同范围的整体的近似。在这里,把原作看成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不片面地追求译文在形式上与原作相同或近似,同时掌握和处理好不同范围的上下文关系,这些都是意译的关键。
    大量的翻译实践证明,不拘泥于原作形式,在译文中运用功能相当或相近的表达方式来传译原作的思想内容和风貌姿致是可能的。上海日语翻译换句话说,意译是可能的。
    我们可以看出,直译和意译都是必要的,两者互有长短。直译的长处是,力图保留原作的形貌、内容和风格,“案本而传。刻意求真”,短处是,无法完全解决两种语言之间差异的矛盾,不合乎译文语言的全民规范,乃至有乖原作的含义和风格。意译的长处是,译文可以不拘泥于原作的形式,合乎译文语言的全民规范,同时又能比较近似地传译出原作的内容的风格。短处是,容易流于片面求雅,以致失真,最后有可能形不似而神亦不似。如果在传译中两种方法交互为用,相辅相成,各取其长而避其短,那就能译出比较理想的译文来。
 
相关新闻信息

更多>>翻译组合

Baidu
map